徐继军:突破四个困境,中小企业有自己的成长阶梯

徐继军:突破四个困境,中小企业有自己的成长阶梯

第二,中小企业影响力有限,整合外部资源阻力重重。相对于行业龙头企业的一呼百应和品牌优势,中小企业往往很难成为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角,只能在产业链中啃硬骨头,在产业合作中去寻找自身可被龙头企业整合的价值,傍上大款、抱住粗腿往往才是中小企业的核心战略与目标追求。

第三,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,决策和行动都必须小心翼翼。某个大客户的订单变化、某个项目回款未能及时收回、某个较为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、某个骨干员工的临阵倒戈、某个重要原材料供应链的大幅波动,甚至于所在地方某位无良小官的刁难,都可能让公司遭受重创,甚至直接关门。

第四,中小企业管理短板尤为明显,严重拖慢企业发展壮大的进程。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始终如影随形,不得不长期专注于产品、客户、订单、交付、回款等事关生死的关键业务,对修炼企业内功、完善管理体系往往顾不上。

企业规模好不容易成长了,企业老板却发现干部员工越来越听不懂自己说的话、跟不上自己的思路。干部有了越来越多的请示汇报,部门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推诿扯皮,让企业老板压力陡增,不得不面对这种“成长的烦恼”。

当看到业内优秀企业越做越顺、越做越好、越做越大时,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越来越焦虑,但匆匆推出的碎片化管理举措不是没有效果,就是“按下葫芦浮起瓢”,甚至被下属戴上了“多变”的帽子。

上述种种现象,我在带领团队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地看到。类似的戏码在各类中小企业中以不同的剧本不断在上演。

有些企业找到了成长的方法,就像在迷宫找到了地图,按图索骥,稳扎稳打,一年一个样子。未能洞悉企业成长规律、找到成长方法的企业,却往往长期停滞不前。企业家的年龄一天天变老,同样的问题却在每月的例会上不断重复,企业的发展就像遇到了“鬼打墙”。

02

企业成长阶梯:攀登者的发展路线图

在过去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因为特殊的机遇,我作为企业职业经理人,参加过企业创业过程,管理过规模在一亿级、十亿级、百亿级的企业,也曾经在规模过千亿的企业集团中做过高级经理人。这些宝贵的经历,使我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征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。

在我作为专家顾问服务过的企业中,历史跨度最长的合作已经超过18年,让我有机会长期近距离观察多家企业的成长过程。在我观察的企业中,有些企业发展近20年规模始终不增长,有些企业用20年从小不点做到市值过千亿,有些企业却在几百亿规模的时候发生脆断。

上述这些经历,使我不得不去深入思考和研究两个关键问题:

问题一:企业到底是如何一步步长大的?这条路径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?为什么有些企业长大了,而有些企业夭折了,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

问题二:中小企业一定都能长大吗?如果能长大,是哪种企业能长大?中小企业长大就一定是好事情吗?如果不能长大,那么这些中小企业的未来之路又在哪里?对于这些不能长大的中小企业,应该如何做出方向选择,又该如何持续发力?

值得庆幸的是,上述两个问题的思考都有了答案。

第一个问题的思考结果,产生了“企业成长阶梯”这个重要的思考工具, 得到了很多企业和投资者的认可,目前已经成为我们评估企业成长阶段和状态最好用的尺子。

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企业的核心主题。企业在求生存、谋发展的过程中,就像爬上一个又一个阶梯,有可能成功地爬上去,也可能因为一些因素陷入停滞,甚至走向死亡。

我们可以将企业成长规律,称之为 “企业成长阶梯”,如下图所示:

企业处于“企业成长阶梯”模型中的每个阶段,都有其特定的使命和任务。

企业需要尊重基本的成长规律,对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,明确自身的目标,集中资源完成该阶段的任务,从而加快自身的成长速度、减少可能遇到的问题、避免过高的试错成本。

1. 孕育期

在孕育期,企业的发展定位就是要完成创业准备,要想清楚干什么,保证方向基本明确,并且做好开始运作的准备。

具体来说,处于孕育期的企业至少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,才能保证公司能够正常运转起来:

(1)确立目标客户;

(2)组建创业团队;

(3)成立公司平台;

(4)确立商业模式;

(5)确立组织体制;

(6)确立分配机制。

2. 蓄势期

在蓄势期,企业的核心定位是证明自己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。在这一阶段,企业要完善、优化并最终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,同时建立起复制能力,开始和资源对接,为进一步发展做好各种资源和能力的储备。

处于蓄势期的企业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,才能保证各项资源向自己靠拢,同时要保证自己能够高效率地使用好各种资源:

(1)验证商业模式;

(2)实现预期盈利;

(3)形成规范流程;

(4)形成工作标准;

(5)实现信息管理;

(6)形成整齐团队;

(7)形成教练队伍;

(8)形成培训能力;

(9)拥有项目储备。

3. 发展期

在发展期,企业的核心定位是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,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。在这一阶段,企业在资源(资金、人才)的加持下,快速复制、快速扩张,并能够收编和整合行业内的专业人才队伍。在这一阶段,对接资本市场是重要里程碑。

处于发展期的企业,主要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:

(1)大规模融资;

(2)快速推进区域布局和投资发展;

(3)快速招聘和吸纳人才;

(4)组织快速裂变;

(5)尝试吸引扶持公司内外精英团队组建区域公司(或专业公司);

(6)力争上市,完成与股票市场对接。

当然,对于盈利能力很强、经营现金流很好的企业,上市也并非必然选择。

4. 平台期

平台期的企业,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那么简单,而是代表着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。当企业进入平台期时,思考问题的重点将从具体业务经营转化为产业整合发展。在这一阶段,企业要成为产业资本的投资平台,成为行业精英人才向往的创业平台,成为向成员企业强有力赋能的平台。

平台期企业的主要任务包括:

(1)对行业战略性资源进行投资控制;

(2)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进行投资、收购或联盟;

(3)对各项关键资源进行整理,形成总部强势资源管理和赋能平台。

但要知道,企业成长到平台期,只代表企业成长到高级阶段,并不等于企业就实现了长治久安,企业依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。

第二个问题的思考结果,结合大量企业案例的研究,让我们洞悉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底层逻辑,总结出了企业战略的十大基本点,并确定了企业未来必然选择的两条路径,发现了企业的宿命。

关于这十大基本点,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已详细介绍过,篇幅限制,这里便不展开。

中小企业未来第一种可能的路径,是成长为大市场中的大企业,通过激烈的搏杀,成为狮王式的商业英雄。在成为狮王的过程中,必然是“一将功成万古枯”。即使成为狮王,在新的周期中,也必须迎接新狮王的挑战。这样的企业,即使失败也是英雄,曾经的辉煌将被载入商业史册。

中小企业未来第二种可能的路径,是成长为细分领域中的隐形冠军, 用有效的资源和能力在小市场中构筑起自己的护城河,将可持续发展、长久生存,甚至代代相传,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。

在这两种路径之外,还游荡着大量得过且过的迷茫企业。这些企业将会在一波波政策调整、经济震荡、技术革新、产业洗牌中逐渐被筛掉,最后会无声无息,或者窝窝囊囊地退出历史舞台。

应该承认,上述两种路径选择都不完全由企业自己决定。当企业的业务方向选定,企业命运之轮就开始转动了。在中小企业成长的路径中,能够走通第一种路径的企业毕竟是极少数。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,最值得关注和深入思考的,是如何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。

03

隐形冠军:中小企业的重要出路

“为什么联邦德国的经济总量不过美国的1/4,但是出口额雄踞世界第一?哪些企业对此所作的贡献最大?”

1986年,哈佛商学院教授西多尔·利维特(Theodore Levitt)对时任欧洲市场营销研究院院长的赫尔曼·西蒙博士(Hermann Simon)提出了这一问题。这个问题开启了赫尔曼·西蒙博士的“隐形冠军”研究之旅。

下图是2012年部分国家大公司和出口总量的统计分析:

分析结果显示,对大多数国家来说,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事实上与出口总量显著相关。但是,通过这张图也可以观察到两个例外的情况,那就是中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的出口国家。

这两个国家之间有什么共同点?

中国出口总量的68%来自那些只有不到2000名员工的公司。在德国,中小企业同样贡献了60%~70%的出口量。很多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大公司都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,虽然它们的出口量很大,但是毕竟只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量的一小部分。

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: 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很多大企业,并不能保证就有出色的出口表现。要在出口能力上居于领先地位,还需要有众多出口导向型的中小型企业。

在对德国400多家卓越中小企业的研究基础上,赫尔曼创造性地提出“隐形冠军”(Hidden Champion)的概念,并出版了《隐形冠军:未来全球化的先锋》一书。

他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证明,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,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,并且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。

所谓隐形冠军,赫尔曼·西蒙在20世纪80年代给出了标准:第一是在细分市场占据世界前三,或者是在所在大洲排名第一;第二是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(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从全球企业看50亿欧元已经是一个中型企业);第三是隐形冠军企业不为大众所知。

实际上,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动态发展,隐形冠军很难从产值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作量化定义。

结合德国、日本、中国已有的隐形冠军,我们可以对隐形冠军作一个界定,即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,专业化程度比较高,在某个领域市场的份额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及持续发展能力,在本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不为普通大众所熟悉,却在某个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。

那么,为什么这些隐形冠军能活下来,并且活得这么好呢?

道理并不神秘,主要是两个关键原因,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企业却不是很多:

第一就是很多隐形冠军都是小而美的企业。它们并不是很大,但岁岁年年做这件事,越做越好。好到你也替代不了我,我就可以一直走下去。

第二就是稳定经营、共同体意识,保持一个清晰的理念,就像中国的家训一样,代代传承。保持核心的理念、核心的使命愿景,一点一点认认真真、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,把事情做好,为客户创造价值,让客户满意。

对于绝大多数企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,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,要想成为“隐形冠军”,不应盲目追求做大、做多,而是要在细分领域里面做专、做精、做强、做好、做久。

04

中小企业的独特优势与未来机遇

我始终乐观坚信,“商业机会生生不息”,并将之作为重要的企业战略原则之一。

我们要清楚地看到,虽然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劣势,但中小企业也有相对显著的优势。大量专业研究已经证明,相对于大企业,中小企业内部贵族化、官僚化现象更少,管理成本明显更低。 此外,相对于大企业,中小企业面对外部市场变化有更强的适应性,中小企业战略调整速度比大企业要快得多。在这个技术进步日新月异、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,中小企业优势明显。

当前,随着AI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,甚至出现了总人数不超过10个人但企业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。 这些企业要么利用技术杠杆,要么在营销推广方面另辟蹊径,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为广大中小企业树立了榜样。

这些新的商业现象,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,伴随着本轮AI应用技术引领的科技浪潮,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人数不多但极有价值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,他们在极其细分的领域,聚焦发力,形成壁垒,成为这些领域中让大企业望洋兴叹的绝对强者。

正如赫尔曼·西蒙所言:“未来属于那些在窄巷子里挖出深井的企业”。当AI技术将创业门槛降至历史新低,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在垂直领域构建"数字护城河"。

05

结语:选择比努力更重要

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,每个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战略抉择: 是攀登成长阶梯成为行业巨擘,还是在细分赛道修炼成隐形冠军?这两种路径没有优劣之分,关键在于认清企业的“基因密码”。

对于身处大市场、渴望规模的企业,要谨记“企业成长阶梯”中展示的规律,在合适阶段做正确的事,按部就班,少走弯路,避免错误,就能够越做越好、越做越大。

对于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企业,需要的是聚焦和专注,去深挖“一米宽万米深”的价值井。

那些仍在迷茫中徘徊的企业,则需要停止“梦游”状态,去认真思考:是要在长坡厚雪的大赛道去当追随者,是在细分领域构筑自己的“护城河”,还是说继续信马由缰,走到哪里算哪里。 不同的选择,必然导致不同的命运!

商业世界永远奖励那些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人。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“微型独角兽”用AI技术改写游戏规则,当“专精特新”成为国家战略,我们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, 中小企业不是大企业的预备队,而是经济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独立物种。 找准定位,深耕价值,每个中小企业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商业传奇。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故事

湖南女孩子性格特点
bst365大陆投注

湖南女孩子性格特点

加蓬2-1肯尼亚,奥巴梅扬独中两元
bst365大陆投注

加蓬2-1肯尼亚,奥巴梅扬独中两元

Redmi K50设置铃声方法介绍
365bet官方投注网址

Redmi K50设置铃声方法介绍